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海海

眾志成牆

已更新:2021年3月22日


文欽老師、英如老師賢伉儷,與家中親手造出的窯!

2019 秋季刊 NO.58 採訪撰文 = 林貞妏 / 會訊編輯小組


 這個暑假,有個非常特別的活動,在慈心的風雨操場上熱鬧展開!大人小孩齊聚,有的鏟土、有的挖砂,有人來回提水、也有人熱心奉茶,這一邊切稻草的手從未停歇、另一邊攪拌砂土水和稻草的腳ㄚ也不斷賣力又開心地與泥土工作著,夥伴們認真將拌好的土裝模,再傳遞給下一棒脫模,大家不分彼此,一同揮汗;十天之內,這非強迫參與的活動,竟集結了上千人次的自願參與!在眾人的汗水與意志澆灌之下,看似不可能的802塊大土磚最後順利產出!這些在操場上穿梭不停的身影,在我心中烙印出今年夏天最美的畫面~


  而這等盛大的造磚活動,究竟是基於什麼樣的起心動念呢?為什麼不像慣常一樣,做面水泥牆花錢了事呢?為此,我們訪問到發起人文欽老師,請教關於土磚牆(自然建築)與現代一般水泥牆的差異,文欽老師針對功能性、使用者角度、傳統與傳承、建造的主導權及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,幫我們釐清了兩者的大不同。


會呼吸的牆


  從功能面來看,泥土做的土磚吸水性強,像現在流行的珪藻土地墊便是利用了泥土的這種特性,也由於泥土比熱較大,吸熱散熱皆慢,所以土磚建成的房屋除了吸濕、透氣之外,在足夠的厚度下,還能防寒、隔熱,屋內冬暖夏涼,使用冷氣暖氣的需要降低,與水泥住宅相比,自然建築能夠大大地節約能源。


  從使用者角度而言,當我們觀察大自然,會發現沒有平整、垂直、直角這些東西,但現代我們卻被迫生活在大量死板僵硬的環境中,容易讓人因為僵化的線條以及不和諧的色彩等違反自然的感官經驗,而生出緊張與壓力;然而自然建築,就可以自由發揮,通常也會保留手感而不刻意要求絕對平整,新教室的這三面土磚自然牆,在之後也會委請David老師帶領,引導家長們用泥塑的方式加以美化,增添生活中的藝術性。


  以文化與傳承的觀點來說,回顧建築工業發達前的年代,人們就地取材,使用的盡是符合生態,能永續生活的建材,例如峇里島有以茅草和竹子為材建成的“家屋” 、非洲有“圓形土屋”、柬埔寨有“水上人家”、福建則以“生土樓”聞名,早期在台灣,也運用土、石、木、竹等材料,成就一戶戶有滋有味的祖傳三合院、竹攏仔厝等等,這樣的傳統技藝是需要被保留的;也因此文欽老師這次想藉由帶大家做土磚,來親身體驗長輩口中的「土埆厝」,使傳統在你我手中再度鮮活起來!並透過大家親力親為、揮汗勞動,讓大人小孩們記憶深刻,進而更加珍惜愛護,這收穫遠遠不是花錢請人來建造所能比擬的呀!


全校親師生參與和祝福下長成的土牆!

友善環境的牆


  現代建築在建造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非常高,以水泥為例,每生產1公噸水泥,就必須消耗400度電與139公斤燃料煤(註一),並產生大量二氧化碳;而土牆就相對的節能,在製造自然土磚牆的過程裡,我們跳過了水泥廠、鋼鐵廠、油漆廠,大幅降低能源的耗用與有毒原物料的產生,也間接保護了生產者的健康。


  另外,自然建築也與綠建築有些許不同,綠建築講究的是要有專業標章認證,為了符合現代的建築法規,因此大多還是採用鋼筋、水泥為材料;而取用自當地材料的自然建築,不依賴認證,它更需要的是對生活的敏銳感受~


  觀察一下你我身周的建築工地,可以發現在建造過程中清掉相當多的廢棄物,再看看敲掉的房子,那堆積如山的磚瓦水泥塊,最後又會去到哪裡?反觀我們的土磚,當不再利用時,它只是回復成滋養我們的土地,絲毫不會造成對環境的負擔!


Life is easy!


  從建築的主導權來說,當建造變得越來越依賴技術性,沈重、危險而難以掌握時,一般人將被迫去想辦法賺錢來供養房屋;然而國家又透過法令,將開採、生產的特權交付少數人手中,造成種種的問題。而自然建築、自力造屋,正提供了脫離這種利益漩渦的另一種選擇!


Jon Jandai 在 TED 的演說。

  約莫六、七年前,當文欽老師還在台北過著寫程式的電子工程師日子時,偶然看到了一位泰國人Jon Jandai在Ted的演說(註二),給文欽帶來莫大啟發;故事的主人翁從原本悠閒的農村到繁忙的都市去追求所謂的成功,雖然每天努力工作至少八小時,但幾年過去,Jon發現自己不但每餐飯只能吃到一碗麵條,生活的空間也非常地狹小,他到大學去學習,卻覺得學了許多破壞性的知識,例如在農業課程,簡直在學習如何對植物和水下毒,他不禁反思,究竟哪裡出了問題?於是Jon返回故鄉,重拾童年記憶中的生活方式,他一年只忙兩個月,一個月種水稻,一個月收水稻,一年收穫了四噸稻米,全家六口人一年吃不了半噸,剩餘的都賣掉,也開墾了一個菜園,讓一年四季蔬果不斷,他還挖了兩口魚塘,隨時可以撈魚吃,吃不完的就分給鄰居,分不完的也拿去賣,日子過得愜意自在;後來Jon學著以自然建築的方式自力造屋,花三個月蓋好了第一棟自己的房子!他聽說從前班上最聰明的同學也在曼谷買了房子,卻背負了三十年的房貸債務,雖然Jon沒什麼錢,但他多了29年自由的時間……


在 Jon 的持續建造下,如今在他的農場裡已經建了十幾棟房子,他現在需要煩惱去哪間過夜。


  文欽老師認為,自然建築在各種優異的功能性之外,其實最重要的,是它帶來對生活環境,以及生命價值的再一次省思;因此,推廣自然建築,找回人類對居住的自主權,是文欽老師一生認為最有意義的一件事!


未完待續


  截至出刊為止,學校三面自然牆後續的堆砌磚牆、粉光、藝術美化等工作,也都還在文欽老師的帶領下,陸陸續續地進行,引頸期盼著這融合了全校親師生共同努力的自然牆,在大家的參與和祝福下順利落成;這次的感謝名單看來是多到寫不下了,衷心地感謝文欽老師,以及所有為製造土磚、搬運土磚、堆砌磚牆、美化磚牆而揮汗付出的每一位幕後英雌英雄們,就把心中所有的感激,都鑲嵌在這802塊土磚裡吧!


  將來,與孩子一起經過新教室的三面自然牆時,不妨多駐足片刻,用眼去欣賞那泥土溫潤的色澤與角度、用身體去感覺那土磚所帶來的觸感與溫度、用心去體會大自然與我們的緊密相連!不知這三面土磚牆會讓你憶起什麼樣的畫面?對我而言,除了因勞動而發抖的雙手雙腳之外,更會是真實為保護環境做了點事的滿足、親子同心與泥土工作的喜悅,和眾人合力完成目標的滿滿感動!期許這三面土磚牆的完成不是一件事的結束,而是在你我心中種下「建築原來可以如此自然」的一顆種子,等待有一天因緣具足,這種子得以成長、茁壯!


註一:數據來源引用自工研院產業能源利用分析之三、水泥業,P.79。

註二:Ted影片「Life is easy.Why do we make it so hard?」,網址如下https://youtu.be/21j_OCNLuYg 同場加映



376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